每月闲聊 | 下一代

Image
预祝大家国庆快乐,家有高中生的小司机国庆忙。

度过了一个挺忙的八月,工作和私人都忙。

在学校附近住的好处是不用接送孩子了。

孩子到了高中后确实长大不少,我家孩子发育晚,别的父母可能初中已体验到了。

初三时给 ta 规划了的升学路线是这样的:

考排名第二学校的“强基”,保送或者裸分冲击排名第一的学校,同时报名面试国际高中。

结果:排名第二学校的“强基”进了,排名第一的学校裸分进了,遂进排名第一的学校。

至于国际高中,近年来国外大学在浙江人心目中的认可度在急剧下降,加上消费降级,能卷得动国内大学时一般不考虑国外的。

浙江高考难度属于国内什么档次?

浙江语文数学外其他都能考两次,欢迎大家来浙江高考(Image),在浙江参加高考只要学籍或户籍有其一就可以,交的社保在浙江拿的退休工资高。

注:2025 浙江高考特控线 592(总 750),文科考 600 在省内大概率去二本,省外运气好能进一本。

我家有个客户是贵州人,三个孩子在金华读书,大女儿考取了北师大,二女儿成绩一般,他说如果考的不好,回贵州复读,贵州考全国二卷,可以碾压。

在学历贬值的情况下是否还要这么卷?

刚看完《以日为鉴》,囚徒困境最后造成的高学历贫困在我国会重演吗?

小司机预测不了,把这个问题引申了下:我们是否要读书

《一句顶一万句》全书看完后给我感觉更是社会物质不足条件下,人们未经训练的传统智慧破不了局,还有穷困导致的恶。

最近在看《穷查理宝典》,这书我看了几遍都失败,现在觉得是排版问题,那些扩展阅读影响了新入门人的体验,如果是第二遍看确实不错。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看小说可以吗?我看很多武侠、仙侠、爽文,可能是个人资质愚钝,没吸收到比较实用的技能,被影响的三观在真实历史和科学论述书籍下冲击的几乎看不见了。

所以我觉得读书还是非常必要的,卷到硕士就够了,博士没必要。

但是读书不是赚钱的充分条件( 读书 → 赚钱)。我们的教育在教我们如何稳定的做普通人,读书并不能让你致富(参见《穷爸爸富爸爸》)。

要管理很多钱需要读书

最近在学习怎么和高中时期孩子交流。起因是感觉比妈妈交流的差,促使我思考交流方式。

多听少讲孩子说的时候不要急着反驳或下结论,先把话听完。可以用复述的方式确认理解,比如:“你是觉得老师有点不公平,对吗?”

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回到高中的状态,先承认孩子的感受,再讨论问题。例如:“我知道你最近作业很多,确实很累。”

避免命令式把“你必须…”换成“你觉得这样做会不会更好?”给孩子选择权,减少对抗心理。

日常沟通技巧是《非暴力沟通》的 O(bserve)F(eeling )N(eed)   R(equest)说自己感受,最重要是不要给与负面评价乃至评价(有个明星很会这套,ta 口碑一直不错)。

其他的能提供帮助就提供些帮助,你的三观不一定是对的,不必强加于下一代。

我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一个社会化程度高有自己爱好的人

什么是社会化,就是愿意和别人交往,并且,不怨恨别人,心里没有无穷无尽的恨意。

什么是交往?懂得如何和别人打招呼,怎么和别人进行合作,怎么让别人相信自己,信任自己。

什么是有自己爱好的人,把爱好做成输出型。吃喝看片不是,把吃喝看片拍成 vlog 是;看书不是,看完书写读书笔记是(Image)。

结婚生孩子好玩不?还不赶紧生几个(Image)?

本月看书 /

活在洪武时代

Image

朱元璋折腾的是官员胥吏和富农,不让他们做大。

农民中那种平民还能活下去,只要能活下去,这样平民就不会造反。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Image

此书的翻译用语很不错,刚开始通过看书,感觉写的杂乱,后开始听喜马拉雅音频,找到了最佳使用方式。

在穿插的故事中加入了很多心理知识,比如人类做出改变的步骤,心里咨询不应该提供短期快感,心理治疗师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听出来访者没有说出的东西等等。

主播演绎的很好,有几个人的故事听的很感动。

我从美剧《成长的烦恼》里知道心理治疗师这个职业的,目前我周围没人看心理医生,但心理治疗像看onlyfans:偷偷看,不能让别人知道。

最直接实用的帮助是:别人心情不好和你聊的时候更多的是倾述和宣泄,不要给判断意见,情绪宣泄完对方就能舒服很多(控制自己说话的欲望)。

生存与体验

Image

这本的研究方法和其他学科比起来不够科学,但已经让我大开眼戒,这是我唯一一本读过的有关这方面的书籍。

我平日接触的很多观念在这里得到了理论化的说明,虽然有些观点我不是很同意。比如2005年左右的东莞iso业把作者的一些猜想给否了。

通过闲聊去拼凑出小姐,鸡头,妈咪,幕后老板,police,嫖客的巨大版图,得听出言外之意。

《潜规则》里的野牢子就是这本书的抓嫖机构,他们怎么赚钱的在《潜规则》写的明明白白。

 

Nothing to Envy

 

Image

作者很会选题也很会讲故事,看了下她其他书籍,2025年5月20号发了新书,有关跨国领养,应该不能出版中文版的。

我其实对隔壁这个邻居不熟,他们怎么生活的,人民是怎么样一个状态,不过也不是非常好奇,只听了些片段。

作者写了几家人家的故事,生活的好好的突然变得悲惨起来,然后蓄积了很多的期望,最后脱北了,又在南朝鲜团聚了。感情的共鸣和剧情的铺成非常不错。

从她的描写里推测我们195x年的情形,我家族里饿死过人的,幸亏后面的改革开放才有了我们今日(在书中我国的人民表现非常人道)。

他们也有

“Isn’t it a waste to be spending money on nuclear weapons when people are starving?”

这样的疑问。

The proud man who vowed he would never steal was likely one of the first to die of starvation.

网络里传言着:如果一个人水平挺高,却混得不好,大概率人品不错。

那些品德高尚的人首先被饿死。


下月看书 /

鱼翅与花椒,英文版

Image


亲密关系,罗兰•米勒,彭凯平主编

Image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Image

 

被讨厌的勇气,音频

Image

 


本站没有存储任何书籍、杂志和报纸。
页面内容只做展示和推荐。如果您喜欢本期内容请购买正版。
This site does not store any books, magazines or newspapers.
The contents of the pages are for display and recommendation only.
If you like the content of this issue please purchase the original.